每日短讯:君为臣纲是什么意思 君为臣纲
今天来聊聊关于君为臣纲是什么意思,君为臣纲的文章,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君为臣纲是什么意思,君为臣纲,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。
(资料图)
1、“三纲”是指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,要求为臣、为子、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、父、夫,同时也要求君、父、夫为臣、子、妻作出表率。
2、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。
3、 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。
4、“三纲”即“君为臣纲”、“父为子纲”、“夫为妻纲”;“五常”是指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。
5、“ 三纲五常”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,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,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、防止人民“犯上作乱”的思想武器 ▲“三纲”是指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,要求为臣、为子、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、父、夫,同时也要求君、父、夫为臣、子、妻作出表率。
6、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。
7、 ▲“五常”即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是用以调整、规范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。
8、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名即名份,教即教化,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,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、等级制度。
9、 ▲三纲、五常这两个词,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一书。
10、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、规范的内容,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。
11、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。
12、孟子进而提出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的“五伦”道德规范。
13、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“贵阳而贱阴”的阳尊阴卑理论,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,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。
14、董仲舒认为,在人伦关系中,君臣、父子、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,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、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:君为主、臣为从;父为主,子为从;夫为主,妻为从。
15、亦即所谓的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这三纲。
16、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。
17、具体地说,君、父、夫体现了天的“阳”面,臣、子、妻体现了天的“阴”面;阳永远处于主宰、尊贵的地位,阴永远处于服从、卑贱的地位。
18、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、父权、夫权的统治地位,把封建等级制度、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。
19、董仲舒又认为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、父子、夫妻、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,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。
20、在他看来,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,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。
21、坚持五常之道,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。
22、从宋代朱熹开始,三纲五常联用。
23、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。
24、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,认为为政首先要“正名”,做到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。
25、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,教化万民。
26、西汉武帝时,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、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,定为名目,号为名节,制为功名,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。
27、称“以名为教”。
28、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。
29、但“名教”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,用来指以孔子的“正名”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。
30、魏晋时期围绕“名教”与“自然”的关系展开了论辩。
31、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,认为名教出于自然;嵇康提出了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的思想;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。
32、宋明以后,名教被称作“天理”,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。
33、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,即被视为“名教罪人”。
34、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,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,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,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。
35、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,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,起着规范、禁锢人们思想、行为的作用。
36、2000多年来,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。
37、当然,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、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。
相信通过君为臣纲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标签: